您现在的位置:新疆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乌鲁木齐鑫众联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 80后独生父母调查

独生父母,即独生子女成长为父母。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相继进入而立之年,他们正式从孩子变成父母,从小皇帝成长为监护人。未来十年,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由第一代独生父母养育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将超过1000万个。

有人担心,80后独生父母自己尚且还是垮掉的、自私的、没有责任的一代,如何教育他们的下一代;也有人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是更重教育、更重自我、更具公民精神的一代。

宠辱之下,80后独生父母冷暖自知。

我要给他最好的——教育及一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学者巴肯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中国媒体上对独生子女的批评一度盛况空前,其中一条是,他们的生活条件过于优裕或者过于挑食,比如,每天要吃一个鸡蛋。巴肯分析被批评的原因,每天吃鸡蛋有违中国提倡的艰苦朴素精神,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过于浪费。

谁也不曾想到,80后独生子女成长的这30年间,中国也完成了从物质匮乏到极大丰富的转变。事实上,80后独生子女的成长史,几乎同步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史。正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符合改革开放初对效率的追求,决策者希望尽快放下中国人口包袱,为经济发展松绑,才最终决定通过制度直接改变个人生育行为;而成千上万家庭选择放弃一胎以上的生育权利,也正源于对于改革开放、国富民强这一公共利好的支持和期盼。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包蕾萍研究员这样分析独生子女政策与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程的关系。

伴随着改革开放,80后独生子女的童年尽管衣食无忧,但大多也刚够温饱,或略有丰余,可到他们做父母的今天,已完全不同了。

汪琳,1981年的独生女,成长于湖北省某三线城市,小时候的玩具是自制的沙包、跳青蛙、泡泡胶。很少有零食,她偶尔会偷吃罐子里的冰糖。爸爸自制了棋谱,教她下象棋——父母并非不重视教育,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全靠长辈口传身授。

如今,汪琳自己做了妈妈,她感慨女儿成长条件之优越。吃的是送到家门口的有机蔬菜,奶粉全是海淘,玩具、书本堆成了小山。对女儿的要求,汪琳尽量满足。或多或少,这也是对自己的心理补偿。汪琳还为女儿报了舞蹈、书法兴趣班。

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这是80后独生父母的普遍选择。女孩子学舞蹈、钢琴、古筝、画画,男孩子学跆拳道、小提琴、游泳,大一些的还有英语、数学、音乐。80后独生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绝不吝于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独生父母个人取向更明显

我的小孙女就像这个家的小主人似的,歪着头,面对着外孙子,用小手指着我,大声介绍说:这是我的爷爷!然后,又用小手指着她奶奶,这是我的奶奶!她特别加重了我的两个字,意思是向她的小表弟郑重声明,你可甭想把我的爷爷、奶奶抢了去。

作为家里独一无二的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向来以依赖、任性、娇惯、自我中心、脾气大为人诟病。换一种视角,这也说明独生子女更注重自我、愿意表达,捍卫个人利益。

2005年,包蕾萍研究员对上海市1828个学龄前儿童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36个指标中只有5个指标,独生父母与非独生父母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条就是,相比较非独生父母,独生父母个人取向更为明显。例如,当事业与生育孩子发生矛盾时,近1/5的独生父母表示会考虑暂时不要孩子。

上海思南路幼儿园教师施慧法介绍,她的班上,有一位小孩子喜欢吃虾。有意思的是,如果是爸爸妈妈烧虾,就会按照人头数平分,一人几个,大家都吃;如果是爷爷奶奶烧,就会说自己不喜欢吃,或是吃过了,只看着孩子吃。她觉得这是因为,“80后父母也是被宠大的一代,讲究你有我也有,而不会像祖辈那样牺牲。

她同时发现,80后独生父母只会共享,却不会分享。让孩子带一大包糖到班上分给同学吃,每个家长都愿意;但是,如果东西只有一样了,比如动手工具只有一套,或者两个孩子都想看同一本书,这就涉及到先后顺序,谁先谁后?父母和孩子就都不乐意了——他们都希望自己是独有的那一份儿,都不希望落于人后。

更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70年代,来接孩子的家长一般会问老师,孩子今天乖吗?现在不一样了,家长会问孩子,你今天开心吗?’‘你今天学了什么?’”郭宗莉曾是上海一所创办于1956年的示范性幼儿园园长。在她印象中,在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上,80后独生父母明显优于其他年代的父母。

张文也是如此。当听到女儿在幼儿园受委屈,毕业于北京某知名高校的张文都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经历。那时候,不管什么原因被老师告状,她的父母都会责怪孩子不听话,甚少倾听她的辩解。她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沉浸在书山题海中的无奈,青春记忆几乎一片空白。因此,我绝不让我的孩子深受学习之苦。她甚至认为,将来自己的孩子可以做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包括早恋,只要不出格就行,那样的青春至少不乏味。

“80父母们普遍比他们的父辈更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自然源于他们更重视自身的心理感受。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而更大的可能则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在“80的成长历程中,升学、考试、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是永恒的主题,按部就班,甚少出错。

在某中部省份做公务员的苏荣因此感叹:自己似乎还没有经历过青春的疯狂就随着孩子的到来步入了中年时代。想起自己在农村孤独的童年,他觉得陪伴女儿成长比事业成功更重要,因此,他对陪伴女儿的成长过程格外珍惜。每个周末他会陪孩子出去玩,推掉饭局准时回家,十点前准时关手机,这让他几乎成为公务员中的另类

知易行难

几乎每一个80后独生父母都会怀有童年遗憾,与前辈不同的是,他们懂得反省自己,避免在后代身上重演。那些网络流传的育儿经,那几本《爱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你慢慢来》一类的畅销书,他们或多或少看过几本。微信圈里,关于孩子成长的真知灼见,诸如等待、容忍、启发、爱的教育也广为流传。

然而,了解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幼儿园一般要求,孩子要在晚上九点前上床睡觉。不过,据郭宗莉老师观察,在九点半之前睡觉的都少,因为80后家长们习惯熬夜,孩子们会说,连你们都做不到呀!

要多陪伴孩子,但是,在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的一些培训课程里,家长只是身到、心未到。孩子唱起了儿歌,身边的家长却在低头看手机。都说尽量不要让学龄前儿童沉迷于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孩子还不会说话,已经会在iPad上滑动手指。家长自己也玩,自然不会制止。

80后独生父母,更愿意看电脑、平板,而不是报纸、电视。睡觉前和起床后的一件事,很可能是打开手机。在育儿上碰到了难题,他们很可能不再询问父母,而是坐在电脑前敲起了键盘。

除了物质世界的急速改变,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是人类世代巨变的分水岭。美国提出了数字原住民概念,第一条标准是,出生于1980年之后。他们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

包蕾萍研究员的上述调查,还有一个结论:在独生父母中,有45.7%的人曾使用过互联网查询过育儿知识,比普通父母高出7.2%,差异显著。另外,44%的独生父母至少知道一个育儿网站,普通父母只有31.4%。这说明,独生子女为人父母后对新兴媒体持一种更为友好的态度,乐于以一种新的方式去体验亲职的发挥。

还有一些毛病,或许不是出于家长个人意愿,而是急速变化的时代所迫。在提醒自己不要学习自己的父母同时,他们又不知不觉地继承了这些毛病。

我常常会催她,催她吃饭、洗澡、睡觉、早起,甚至走路都在催她快点,吃饭前去洗手,五分钟我起码催十遍。张文说。尽管每一篇文章都在告诉她,在时间宽裕的时候要放慢脚步等着孩子,但是时间太宝贵了。她是上班族,每天早上的指纹打卡直接与奖金挂钩,容不得半点落后。

本来信奉不上兴趣班、让孩子自由成长的张文,终究还是给孩子报了一个暑期舞蹈班。刺激到她的,是辗转听到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故事。某青年海归携妻带子海外归来,孩子插班就读他任教的大学附属小学。在这个北京的出类拔萃的小学里,每个孩子都有一技之长。学校举行文艺演出,老师问,班上学过钢琴的孩子请举手,基本上全举手;问钢琴达到几级的举手,有一半举手;问跟某某某(大师)学钢琴的举手,还有两三个。

这个几经流传的故事让张文意识到,一切远没有她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上兴趣班,也许短时间内孩子是快乐的,但没有特长,孩子在学校可能就感受不到成功、快乐,找不到自信,也影响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多“80独生父母都如张文般纠结,一方面他们想让孩子开心快乐、接受无功利的教育,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得不在你追我赶的大环境里妥协。

易而

中国素来就有世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文化,之后因改革开放带来的人口流动、激烈的职场压力,不少祖辈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帮忙抚养第三代。出于精力、经济等方面的考量,不少80后独生父母主动或被动接受了这一生活形式。

2012年,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选择534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家庭中代际关系的现状与特点。结论显示,40.3%的小辈与长辈吃住在一起;28.9%的被调查者表示,长辈会帮助小辈照料孙辈;15.6%的被调查者表示,长辈经常来家中料理家务。除了日常生活照料,祖辈还是子女结婚、买房的经济支柱。该基地陈彩玉副主任说:现实情况表明,形式上的容易,可真正意义上的‘<, /span>困难。

对于很多独生父母家庭来说,各种压力和困惑由于祖辈的介入而得以减轻,但是,这种表象下掩盖的是一种压力后置。当独二代长大、祖辈衰老难以自理时,80后独生父母必然面临承担赡养和抚养的双重压力。还好,独生子女赡养父母是10年后的事情。这10年间,80后独生父母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更主动地自我锻造和成长。


 

温馨提示:以上资讯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版权请电话联系我们新疆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乌鲁木齐鑫众联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新疆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乌鲁木齐鑫众联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不对该资讯信息的任何真实性负责。新疆人才派遣,新疆劳务派遣公司,乌鲁木齐人力资源服务为提供更好的人才招聘服务。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法律申明 | 广告报价 | 客服中心 | 帮助中心
服务热线:13319910988 0991-6656118  邮箱:YL1151rc@163.com  客服QQ:3362799188
版权所有©2012-2024新疆人才派遣,劳务派遣,乌鲁木齐鑫众联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新ICP备14002831号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河南东路779号
未经1151rc.com同意,不得转载本站所有的招聘及本站其他信息